EN
详情页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动态

黄金通道,幸福丝路 | 通车三周年,中国中铁参与中老铁路工程建设回眸③——科技创优之路

时间: 2025-01-07

2024年12月3日,中老铁路迎来开通运营3周年。

  据报道,截至2024年10月31日,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150万人次,运输货物4650万吨,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内外联动、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,是造福沿线民众的幸福路、发展路、友谊路。

  在中老铁路项目建设中,中铁国际受命组建中老铁路项目建设指挥部(下称中老指挥部),协调组织系统内各参建工程局、设计院完成了磨憨至万象区间线路中的257公里土建、全线勘察设计、全线电气化施工、全线铺轨以及关键性工程任务。自2016年12月全线开工至2021年12月3日全线通车运营,中老指挥部协同系统内各成员企业将中老铁路建设成为“一带一路”标志性工程,项目荣获 “鲁班奖”(境外工程),擦亮了中国高铁的金字招牌,为促进沿线发展、增进民众福祉作出重要贡献。

  值此中老铁路开通运营3周年之际,我们一同总结回顾中老铁路五年建设中,企业在交流互鉴、工程创优、科技创新、环境保护、廉洁共建等方面付诸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成效,以激励企业广大员工更加坚定不移、全力以赴投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为共建国家基础设施“硬联通”、规则标准“软联通”、属地民众“心联通”贡献更多力量。

  

科技创优之路

  2023年11月,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了“2022-2023”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(境外工程)获奖名单,中老铁路磨丁至万象段工程在列,不仅是对项目建筑工程质量的最高赞誉,同时也是对建设者工匠精神的高度肯定。

  百年大计,质量第一。

  中国中铁自进场伊始,就把建设示范工程作为品质追求,树牢质量第一理念、全力打造精品工程,着力打造统一、规范、有序的施工标准,着力开展科技研发突破技术壁垒,着力推广“四新”技术运用,全方位提升工作效率和成品质量,做到开工必优、全面成优、一次必优。

  面对项目团队成员复杂、当地成熟技工不足局面,中老指挥部组织各施工单位狠抓标准化建设,聚焦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管理,制定人员配置标准化、制度标准化、文明施工标准化、安全管理标准化等一系列管理标准及操作规程,陆续在中老籍员工混编的团队中形成执行有标准、操作按标准、工序达标准的标准化管理水平。

  中老铁路沿线素有“地质博物馆”之称,项目位于横断山脉南延段,穿越三山、横跨四水,沿线地形起伏剧烈、山高谷深,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差达2900米,线路穿过断层、断裂218条,穿越褶皱66条,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,具“三高”(高地热、高地应力、高地震烈度)、“四活跃”(活跃的新构造运动、活跃的地热水环境、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、活跃的岸坡浅表改造过程)特征。

  针对项目特殊的地形、地质条件,中老指挥部组织所属单位开展系列科技攻关,推进“四新技术”的开发与运用,为项目建设的高质量、高效率推进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。

  面对沿线植被茂密、地形起伏大给地形图测绘、勘测工作带来巨大困难的实际情况,设计单位采用GNSS卫星定位技术和高精度电子水准仪、无人机、机载激光雷达(LiDAR)技术、三维断面采集、三维GIS方案展示等“空、天、地”相结合的手段勘测。在此基础上,依靠智能技术进行优化选线:对地形起伏剧烈地段,采用高墩大跨桥梁、长大隧道减少展线长度,节省工程投资;对重大不良地质予以绕避;在工程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,选择靠近既有道路的方案,有利于便道和电力线路接入,方便施工组织。正是科学、合理、经济的选线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